第398章 争夺中书令-《大周少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位羽林卫大将军离去不久,李芷盈三人终于从紫宸殿过来了。

    李芷盈歉然道:“夫君,让你等久了吧,刚才太后散席后,拉着我们三人谈了会家常,所以过来晚了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笑道:“也没等一会,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出宫路上,徐文清将握着的玉牌扬了扬,得意道:“王爷,这是太后殿下赏我的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仔细一看,发现玉牌上刻着个笑容可掬的弥勒佛。

    武媚送此玉牌的用意很明显,希望徐文清为武氏添丁!

    刘岚霜也有一块,却没有拿出来,一路上她总用异样的目光望着武承嗣。

    感受到她目中之意,武承嗣心中一热,不住催促众人快些走,赶紧回家。

    回府之后,武承嗣先将李芷盈送回正殿,然后直奔杏岚院。

    到了寝殿,刘岚霜早早就将众侍女遣走。

    寝殿中火炉烤的暖暖的,刘岚霜脱了上衣,坐在床檐上,裸露在外的双肩,在烛火照耀下,一片雪白。

    武承嗣目光与她春水般的眼眸对上后,快步奔了过去,与她紧紧抱在一起,亲吻着她脸额和脖颈。

    良久良久,两人在榻上分开,各自喘着粗气。

    武承嗣忽然道:“岚霜,你知道今日那位与你比瑟的女子是谁吗?”

    刘岚霜道:“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笑道:“她是义阳公主,另一个是高安公主,两人刚刚从冷宫中出来,我第一眼瞧见她们,就觉得她们像从牢里放出来,没想到还真猜对了。”

    刘岚霜转过头道:“是吗?”语气中显的对这事毫无兴趣。

    武承嗣瞧见她目中闪动的情欲,抖擞精神,又向她扑了过去。

    次日的万国来朝,武承嗣已经完全没有去年那种受众国朝拜时的虚荣感了。

    朝会才进行一半,便告退离去。

    他一走,一大半武将都跟着走了,李弘心中有些不乐,却也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武承嗣径直回到府中,拜年的事自有三位夫人负责,他将自己关在书房,专心研究着攻打倭国的方略。

    别人都当他只是想教训一下倭国,却不知他起了吞并之心。

    倭国矿物很多,尤其是金银矿,拿下这座小岛,可以当做唐朝的一个大矿场,也能通过两地的连通,促进唐朝海贸发展。

    不过倭国毕竟有几百万人口,想打败他们容易,要占据这个小岛,却绝非短时间能做到,需要一个长远规划。

    一连三日,武承嗣都在书房中规划着平倭大计。

    晚上安寝也被三位夫人安排好了,每月第一日在李芷盈那里安歇,次日在杏岚院,第三日在清竹院。

    周而复始。

    三日后,新年三日的沐假日结束,初四那天,李弘召开一个朝会。

    这次朝会地点不在含元殿,而是含元殿与紫宸殿中间的宣政殿。

    李弘精神抖擞,刚一上朝,便大声道:

    “众位爱卿,昨日朕去刘中书府上看过老中书,他自觉病体沉重,无法再担任中书令,因此向朕辞官请退。”

    “朕不忍心让刘公拖着病体继续受累,便同意了他,还向刘公询问谁能替代他的职位?刘公说:郑王可担此任!”

    戴至德出列,大声道:“陛下之宽厚仁慈,古今帝王少有,刘公病中不忘国事,推举郑王接替其职,令人敬佩。此事将来必能成为一段佳话!”

    李弘微笑道:“郑王,你可不要辜负了刘卿的一片苦心。”

    郑王出列,感叹道:“得蒙刘公举荐,臣惭愧无地,臣之能又怎比得上刘公,这中书令之位,臣万万不敢授受。”

    郝处俊出列道:“郑王殿下,既然刘公推荐,陛下应允,您就不要推辞了吧。不然有人还以为你只顾自己享乐,不愿为国事操劳。”

    郑王又叹了口气,没有再反对了。

    李崇义道: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岑长倩道: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紧跟着,一众官员皆出列附议。裴炎和李敬玄对视一眼,都没有动作。

    武承嗣向娄师德看了一眼,娄师德立刻出列,大声道:“老臣以为不妥!”

    李崇义冷冷道:“娄侍郎是觉得刘公举荐错了人,还是觉得陛下不该应允刘公的举荐?”

    娄师德道:“老臣只是觉得,朝廷官员任用,总该有个流程,不是谁死之前,随便推举一人,便能接替自己位子!”

    郝处俊道:“不然,名臣死前举荐贤能接替己职,古来便有,甚至还成为一代佳话。这种事古人做得,陛下和刘公就做不得吗?”

    娄师德忙道:“老臣并非此意……”

    “好!这么说来,娄侍郎也不反对了,陛下,请下旨吧。”李崇义截口道。

    郭待封出列道:“且慢,臣也觉得不妥。”

    李崇义冷冷道:“郭将军,你一个武将,就不要涉及这种话题吧。”

    李思文微笑道:“李尚书这话就好笑了,照你这么说,武将无能涉及官职任免话题,那文官是否也不能涉及边防军事?”

    武懿宗大声道:“说的对啊,朝堂之上,有意见就说,分个什么文官武将!郭将军,你说吧!”

    郭待封道:“我想先问一句,在场诸位觉得刘公担任中书令,是否称职?”

    戴至德大声道:“那还用问,本朝中书令中,刘公可称得上最好的几位之一了!”

    不少官员都皱了皱眉,觉得戴至德说的太过,刘仁轨虽确实很好,却未必比得上贞观时期的几位宰相。

    不过众人都瞧出皇帝想任命郑王为中书令,这时候出来挑毛病,就是和皇帝作对,故而皆缄口不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