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9章 武媚抢权-《大周少卿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韦淑妃咬牙道:“是的,我们韦家每代人积累财富,都是希望在国家为难时能帮助国家。”

    “父亲得知国库空虚后,便想将我们家所有钱都献给陛下,当做臣妾的嫁妆,没想到却被武承嗣抢先一步!”

    李弘怔了一下,大声道:“他、他竟敢如此无法无天!你等着,朕一定会帮你们家主持公道!”

    韦淑妃向他拜了一拜,道:“陛下,臣妾替我们韦家全族,谢谢您了。”

    李弘大声道:“有朕在,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,你等着。”一甩衣袖,大步离开了宫殿。

    李弘心中气闷不已,没想到先皇竟给他留下一个烂摊子,好不容易韦家主动献钱,竟被武承嗣给截胡了,真是岂有此理!

    突然,他身后的魏东福道:“陛下,臣觉得有些奇怪,依着周王殿下的行事作风,应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来。”

    李弘愣了一下,道:“为何不至于,西讨大营是他的命根,他自然不愿意因国库没钱而裁撤。”

    魏东福道:“可如果韦家真将钱献给国库,国库不就有钱了吗,他又何必用这种粗暴的方式抄了韦府?”

    窦文鸣冷哼道:“这笔钱是许国公府给淑妃殿下做嫁妆的,应该归于陛下私库,陛下自然不会用它们去维持军营,武承嗣应该很清楚,所以才出此下策。”

    李弘哼道:“不错,那些钱应该归朕的私库,朕一定要讨回来!”

    魏东福叹了口气,不敢再劝。

    便在这时,戴至德父子匆匆跑来,远远便喊道:“陛下,出事了。”两人走近后,将武承嗣抄萧、韦两家的事说了。

    李弘冷冷道:“朕早就知道了,行了,你们跟朕一起去紫宸殿吧。”

    来到大殿,不少官员已经到来,纷纷向李弘见礼。

    抬首看去,宝座台上除了居中的大号龙椅外,左边还有一张小号龙椅。

    李弘自觉来到左边龙椅上坐下,过不多时,武媚从侧面耳门入内,李弘急忙起身道:“母后。”

    武媚冷淡的点了点头,并没有与他叙话。

    向下方看去,只见群臣基本都到齐了,只有两个位置空着。

    有人不来,武媚本并不会太在意,事后处置了就是,但其中一个空位赫然位于左手第一位。

    那是武承嗣的位置。

    武媚皱了皱眉,向谢瑶环招了招手,正要让她出去询问。

    便在这时,只见两人走入大殿,前面一人正是武承嗣,后面跟着太府卿。

    武媚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,见武承嗣微微点头,心中放了心,向谢瑶环打了个眼色。

    谢瑶环高声道:“朝会开始。”

    群臣纷纷叩首见礼,齐声道:“叩见陛下,叩见太后殿下!”

    武媚道:“众卿免礼,给周王、刘侍中、李司空、苏司徒看坐。”

    待武承嗣几人坐下后,朗声道:“本宫今日召众卿过来,是听说昨日朝会时,众卿为皇帝立后之事不决,故而召众卿商议。”

    裴炎立即出列,道:

    “回禀太后殿下,按照朝廷规制,太子继位后理当由太子正妃继承后位。如今太子妃并无过错,陛下却要立侧妃为后,群臣这才反对。”

    “皇帝,有这事吗?”武媚沉声道。

    李弘在她积威之下,顿时便生出畏惧之心,低着头道:“母后,我更喜欢贵妃,想立她为后。”

    武媚严厉道:“你身为皇帝,身系天下,怎能全凭喜好行事。”

    转头向群臣道:“此事不必再议,一切按照朝廷规制,立太子正妃为后,众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“太后殿下圣明!”

    不少臣子瞧了一眼皇帝,心中都想:陛下如此畏惧太后,只怕以后朝中大事还是要听太后的了。

    卫尉卿丘神绩出列道:“太后殿下,臣以为陛下刚刚登基,于政务不熟,以后必然常有与大臣争议的情况。故而应该将今日这种朝会列为常事!”

    不少大臣都吃了一惊,这一决议若是通过,皇权将一分为二,很可能造成朝政混乱。

    先皇在世时,虽然也是皇后和太子一起处理朝政,但太子处理的只有很小一部分,而且两人分工明确,并不影响朝事。

    现在不同,太子登基为皇帝,而且已经成年皇帝,不可能只处理一小部分政务。

    李弘虽早知太后会抢权,还是没想到她这么明目张胆,瞪大了眼睛,望着武媚。

    武媚并不看他,将群臣表情尽收眼底,淡淡道:

    “皇帝既然登基,朝政自然由皇帝处理,本宫若是也开朝会,岂不乱了套?”

    丘神绩又道:

    “朝中政务自然该由陛下处理,臣的意思是,如有陛下与众臣争议不决之事,可暂行搁置。隔一段时间后,再由太后殿下开一次朝会,一并解决。”

    裴炎和李敬玄都想:“这样一来,大臣的权力便提高许多。”

    他们本就对李弘的能力不放心,同时出列道:“臣附议。”

    武媚推辞道:“只怕不恰当罢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出列,微笑道:“姑母,先皇本就有言,朝中若有军政大事不决者,由您来决断,侄儿以为并不不妥之处。”

    李勣、苏定方和刘齐贤心中也都赞同这种朝会。

    一来能防止皇帝做出荒唐事来,二来能提高臣子地位,一同出列道:“臣等附议。”

    /69/69669/23814169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