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篇 情 态-《冰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狂态之人的特征全在一个狂字,通俗一点就是张狂。这样的人一般都恃才傲物、狂放不羁、愤世嫉俗,不满现实,为人耿直,处世缺乏圆滑。他们做起事情来我行我素、自成一体,一般人很难理解,他们自己又不屑解释或者去迁就别人,因而他们一般都很孤独。但正是这样,使他们能够沉醉于自己的世界,专心于发明创造,并且持之以恒,往往能做出很大的成绩。因而他们适合去做一些需要创造性的工作,比方说发明家、研发人员等。

    不过,过分的狂傲不是什么好事,轻的一生孤独,重的那就是丢掉身家性命。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典型的狂傲之人,最后为曹操所杀。弱态有真假之别,狂态也有,其关键在于是否是真的有才。真狂是恃才而傲,身怀绝技,狂傲有狂傲的本钱,上面提到的杨修就是属于真狂,其才学闻名于当世。假狂是志大才疏,自命不凡,眼高手低,自高自大,狂傲却没有真才实学;这样的代表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算一个,读兵法的本事他倒很有几分,接替廉颇指挥赵军后,那是信心满满,最后一败涂地,闹得唯一能与秦国匹敌的赵国一蹶不振,成为二流国家。

    狂而有真才称为傲,恃才傲物;狂而无才称为娇,自大而娇。对于傲才与娇才,宁用傲才,不用娇才,不过恃才傲物也需要有限度。

    疏懒态

    疏懒态的人,大多是有真才实学的,只是对世俗社会公认的一些行为准则与伦理规范不以为然,满不在乎,从而表现出一种懒散懈怠、傲慢、玩世不恭的状态。这样的人,如果为人真诚,与人坦诚相待,就可以走到哪儿,哪儿都有朋友,可谓朋友满天下,并适合从事科研工作、艺术创作。

    对于疏懒的人,疏懒只是他们性格的一方面,一旦某件事能够吸引他们,他们则会全身心地投入这件事中,勤勤恳恳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因而,对于疏懒的人是需要引导的,只要能将其兴趣与当前的事业、工作结合起来,他们就会迸发出旺盛的热情,所谓疏懒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他们会又好又快地完成这些工作。在引导的同时,不能强迫他们干他们不喜欢的工作,并且为了保持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,适当地几年甚至几个月就为他们换一个工作或职位,这样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力。

    疏懒态的人绝对不能做官,对于他们这样的人,上级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懒散懈怠而又傲慢、玩世不恭的人做自己的下属;而他们自己也很难处理好与上级和同事的关系,会受到同事与上级的排挤;如果他们身为上级,也很难与下级相处,弄得下级离心离德。

    最后,需要指出的是疏懒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疏懒态的人。疏懒的人,只是具有疏懒的表现,他们才智平平,算不上疏懒态的人,只能算疏懒之人。而疏懒态的人,那是有真才实学的,只是对大多数事情提不起兴趣,懒得表现出来而已。

    周旋态

    周旋态的人一般智慧极高、灵巧机警,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,待人接物游刃有余、应付自如,是交际应酬的行家能手,天生的外交人才。无论是宦海沉浮、商道诡诈,还是学海无涯,他们都能够挥洒自如如有神助,取得好的成绩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周旋态的典型代表,他们周旋于各国之间,时而六国合纵,时而与秦国连横,可谓一言兴邦、一言灭国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一般在为人处世时,都会掩饰自己的想法,并花很大的工夫去察言观色,发现别人的想法与需求,然后投其所好,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周旋态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人是为掩饰而掩饰,一种是为达目的而掩饰。为了掩饰而掩饰的人,实际上没什么才学、手段,尽管他们尽力掩饰这一点,尽力掩饰自己的目的,但在别人看来他们的无能与目的就写在他们的脑门上。而有才学与手段的人,尽管他们是在掩饰、表演,但因为他们抓住了别人的心思,使别人按照他们的思路走下去,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很真诚的。周旋态的人适合做外交官或者公关人员。

    以上这四种情态的人,都属于文人学士阶层,对曾国藩来说,就算是假弱态、假狂态、假疏懒态、假周旋态也并不含有什么贬义;周旋态的察言观色、投其所好以达目的,在现在看来可能为人所不齿,但在曾国藩那儿也并不是贬义,现实中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事,并且他们是文人学士,还谨守着儒家的传统道德,这种道德是四种态的基础,或者说潜台词。偏离了这个潜台词,那才是真正的不好,为曾国藩所鄙视。

    比方说,弱而带媚,即弱态的人一味地向人献媚、摇尾乞怜,这就变成溜须拍马之辈;狂而带哗,即恃才而傲、恃宠而娇,经常无事生非、无理取闹,鄙俗下流,粗野无比,这就成了蛮横无理之人;疏懒而不真诚,即一味地狂妄自大,什么都不放在眼里,这样的人最终难逃祸害,甚者身死家灭;周旋而无建举,即与人周旋而又缺乏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气概,要么一味地坚持周旋不能继续,要么一味委曲求全而不能达到目的,最后所谓的周旋失去了意义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弱态不能谄媚,要坚持自我;狂态不能过分张狂生事,要狂而有度,并有狂的资本即才学不凡;疏懒态不能对人虚伪,而要对人真诚,这样才能做到虽然疏懒,却能与人处好关系;周旋态不能无建举,而要柔中带刚、外柔内刚,以柔的圆滑应付外部世界,而又内藏阳刚,以坚定自己的目标,使周旋成为达到目标的手段。

    善变的情态

    所谓时态,是人在具体的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情态,它是善变的。面对同样的事情,今天可能这样对待、处理,明天可能就是用完全相反的方法去对待、处理了。它所表现的是人面对事情时的想法,具有时效性,但总的来说这种一时一地的想法还是在内心的本性的指挥下做出的,只是根据时间地点有些变化而已。

    正因为所谓时态具有时效性,会随着个人心性的成熟、时间地点的变化,而有所不同,是人际交往中的具体层面的东西,严格地说都不属于相学范畴。因而曾国藩也说,时态与人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,也不能因为某一时态而给人贴上一个标签,终身不再往来。

    时态在现实生活中最具有可操作性,是察言观色了解别人言外之意的好工具。比方说,正在跟别人面对面交谈,他却突然将目光转向别处,思想开了小差,这是一种对人不尊重的表现。这时此人对与他说话的人毫无尊重,对所谈之事毫无诚意、感到厌烦或者别有隐情。又比如,大家言谈甚欢的时候,他却在一边冷眼旁观、漠不关心,甚或还冷言冷语,这样的人冷峻寡情,居心叵测,自我孤立于众人。上述的两种表现都是有悖于常情、常理的,因而曾国藩认为只有城府极深、居心险恶的人才会这样做,这样的人很难接近,不值得交往。

    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正确、妥当,他却在一边大力鼓掌附和、捧场,连声说“是、是、是,对、对、对”。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没有什么主见的人,意志薄弱,是巴结奉迎、投机取巧的可怜虫。还没有跟别人交往过,根本就不了解别人,就仅凭传言与臆想在背后说人坏话,对人极尽诬蔑、诽谤之能事;这样的人通常都是些没有学识,毫无修养,习惯于见风使舵、信口开河,不负责任之辈。这两种人,一个是下流无耻,一个是庸俗卑鄙,不能与他们一起共事。

    有的人对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,优柔寡断、前怕狼后怕虎,这样的人没什么气质,缺乏信心。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因循守旧,不会办事,不会动脑子的蠢人。这样的人,其自信心不足、性格软弱的根源在于胸无大志。因此,他们做起事来没有主见,不敢承担责任,人云亦云,唯唯诺诺。只能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,毫无成就可言。有的人非常敏感,多愁善感,看见落花就不自觉地流泪,看见风起就不禁伤时悲情。这样的人具有慈悲之心,但在曾国藩看来,这并非什么好事;古人有“成大事不拘小节”,不能有“妇人之仁”的说法,在这些成大事的人的眼里,上面的仁慈之心就是典型的“妇人之仁”,难以成就大事。因而曾国藩认为,那些婆婆妈妈的人是干不了大事的,不能与他们一起商讨大事。

    上面讲述了三种分别不能与之交往、共事、商讨大事的人,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时态。不过,关于这些时态的判定也不是绝对的,有一些例外的情况。比方说,第一种不能与之交往的,也可能他们对所谈论的事兴趣寡然,当然只能是沉默不语,甚至走神、眼睛看向别处了;还有可能他对此事有独到的见解,只是懒得说而已。第二种不能与其共事的人,也有可能是人怀才不遇,故意发表一些奇谈怪论,以引起别人的主意,以使自己得到进用的机会。第三种的妇人之仁不能与之商量大事的,须知仁并不是什么坏事,乱世当用霸道,治世必然得行仁道,以仁行事,有仁者之风,仁者无敌。

    因而,在判断一个人时,决不能武断,要结合其行为的背景、学识、性格、兴趣等等,也就是要将恒态与时态相结合去考察。在考察时态时要结合恒态,结合了恒态就会知道,有些人是很会演戏的,很多时态可能都只是表演,从这些时态作出的不能与之交往、共事、商讨大事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,得出的相反的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。在考察恒态时结合时态,其原理跟通过考察情态去了解神一样,人的恒态会不自觉地通过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来,也就是通过时态流露出来,考察恒态结合时态有助于认识到真正的恒态。

    最后,再次强调一下,对时态的考察与命运无关,时态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的可变性,就算人的某些时态不好,只要能够认识到,并且加以纠正,同样可以与之论请、共事等。反推这些时态,以跟人交往真诚、做事果敢等去与人交往,则可以朋友满天下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