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 神 骨-《冰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眼睛处于静态的时候,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,真情深蕴,宛如两颗晶莹的明珠,含而不露;处于动态的时候,眼中精光闪烁,敏锐犀利,就像春天树木抽出的新芽。双眼处于静态的时候,目光清明沉静,旁若无人;处于动态的时候,目光暗藏杀机,锋芒毕露,宛如瞄准目标引而不发的弓箭,一发必然中的。以上两种神情,澄明清澈,属于纯正的神情。

    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,目光犹如萤火虫发出的光,微弱而闪烁不定;处于动态的时候,目光犹如流动的水,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。以上两种目光,第一种是善于伪饰的神情,第二种是奸心内萌的神情。

    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,目光似睡非睡,似醒非醒;处于动态的时候,目光总是像受到惊吓的鹿一样惶惶不安。以上两种目光,一则是有智慧也有能力,却不循正道的人的神情;一则是深谋图巧但又怕别人窥见其内心真实想法的人的神情。

    具有前两种神情的人一般在某些方面都存在缺陷,具有后两种神情的人则是含而不发的人,都属于奸邪神情。可是它们却混杂在清澈的神情之中,这是考察“神”时必须加以注意的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考察别人的精神状态时,那种精力不济却又故作振作、强打精神的,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;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故作振作,其实其精神本来就很充足的,则难以分别了。精神不足的人,即便他故作振作掩饰自己的不足,但不足的特征仍然会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,它是掩盖不了的。而精神有余的人,虽然看起来像是故作振作,实际上是精神充盈自然流露。

    道家有所谓“收拾入门”的说法,并以此来考察“神”,其要领是:尚未“收拾入门”即尚未摒除杂念不能以静待动的人,要着重考察他的轻慢不拘;已经“收拾入门”即已经摒除了杂念能够以静待动的人,则要着重考察他的精细周密。对于小心谨慎的人,要从尚未“收拾入门”的时候去考察,这样就可以发现,他越是小心谨慎,他的举动就越是不精细、欠周密,给人的印象是好像他总是漫不经心,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;对于率直豪放的人,要从已经“收拾入门”的时候去考察,这样就可以发现,他越是率直豪放,他的举动就越是慎重周密,做什么都一丝不苟。这些精神状态实际上一直都存在于他的内心,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,立刻就会变为情态,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。

    “九贵骨”各有各的姿势:天庭骨要丰隆饱满;枕骨要充实显露;顶骨要平正而突兀;佐串骨要像牛角一样斜插直上,直入发际;太阳骨要直线上升;眉骨的骨棱要显而不露,隐隐约约像犀牛角平伏在那里;鼻骨要形状像芦笋、竹芽一样挺直而起;颧骨要有力有势,又不陷不露;项骨要平伏厚实,又不显不露。

    考察头部的骨相,主要看天庭、枕骨、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;看面部的骨相,则主要看眉骨、颧骨这两处关键部位。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,此人一定是栋梁之才;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,此人也可以一生衣食无忧;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,此人便能一生地位尊贵;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,此人只要稍微有所作为,就会发达起来;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,此人一生必定既富且贵。

    骨有不同的颜色,表现于外则是人面部的颜色,此色以青色为贵。也就是说面色为青色的人容易发达,俗话说“少年公卿半青面”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。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,面如枯骨着粉的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。

    骨有一定的气势,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、气势贯通为最好,互不贯通、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。总之,只要头上没有恶骨,就算面上的骨相再好也不如头上的骨相好。然而,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,终是卑贱的相;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,多半要成为僧人;如果鼻骨冲犯两眉,父母必不长寿;如果颧骨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,必无子孙后代。这里的富贵与贫贱的差别,犹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,是非常大的。

    相术的渊源

    纵观中国历史,治世与乱世前后相继,其兴也速,其亡也速。究其治乱的关键,在于用人二字,所用为忠直有才的人,则能拨乱反正,天下大治;所用为奸诈小人,无能庸人,则形势逆转,大治变为乱世。最典型的例子是唐玄宗时,前期任用贤相,则有开元盛世,后期任用奸相,则有天宝危机,国家陷于乱世,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。

    缩小到个人生活,跟对人、与对的人交朋友、用对人,也是非常重要的事。在工作中作为一名普通员工,能够明智地跟随一位富于才干、有前途的领导,就算你是一个庸人也会随着领导的水涨船高而有所收获;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,那就会为你提供一个事业大发展的平台,为你的发展助一臂之力。有句俗话说得好,选对公司,不如跟对人。如果你是一位领导,任用一位有才干的人或者一位只知道阿谀奉承却没什么才干的人,对你事业的影响那是显而易见的,有才干的人能助你一臂之力,关键时刻靠得住;阿谀奉承的人会让你感觉很舒服,却不会对你的事业有什么好处,甚至还有坏处,就算这样的人有一些才干,关键时刻需要他的时候,恐怕跑得比谁都快。在生活中,与对的人交朋友,交一个知心朋友的重要性,几乎所有人都是有过体会的,在这里不需要重复了。由此也可以看出跟对人、用对人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要跟对人、用对人,首先就要认识人,认识清楚一个人。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清楚一个人,跟对人、用对人也无从谈起。我们在看一个人时,很注重第一感觉,第一感觉认为这个人好,值得跟随、交往或者使用,或者认为这个人不值得跟随、交往或使用。这种第一感觉认为怎么怎么样,实际上就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人的外表、气质、精神状态的一个综合评价。这种第一感觉对人的评价经过不断的总结与实践,也就形成了识人术——相学或者相术。

    当然,最初的相术所针对的并不是普通人,而是圣人、贵人,是要从普通人中去发现圣人、贵人。这是因为,最初的相术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,只有圣人、贵人的特异之相才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起,使他们去总结。像史书中记载的,舜有重瞳也就是眼睛中有两个瞳孔,女娲与伏羲人首蛇身,这都是圣人们生具异相的例子。正因为圣人、贵人生具异相,后世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,而去按照古代圣人的样子把自己粉饰成圣人,汉高祖刘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他的“隆准而龙颜,美须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”正是为了证明他是真命天子而作的粉饰。

    相术从最初的相圣人逐渐过渡到了相普通人,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相学家叔服。据《左传?文公元年》记载,他曾为鲁国公孙敖的两个儿子相过面。两汉时期,凡是发达显贵的人都有相面的故事流传下来,像周亚夫、卫青、李广等。周亚夫在担任河内太守时,汉初著名的相术大师许负曾给他看相,认为他三年后为侯,封侯八年后为丞相,掌握国家大权,位尊任重,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,再过九年会饿死;卫青在还是平阳公主家奴时,也有相者为他看相,认为他“贵人也,官至封侯”,这些后来都得到应验。

    到隋唐五代时,相学有了跨越性的发展,五代时期的麻衣道者著有《麻衣神相》一书,是当时相学集大成之作,成为后世学相学者必读之书。相传是他弟子的传奇人物陈抟又写成了《神相全篇》一书,是当时最完备的相学书籍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明代袁珙号柳庄居士,他的《柳庄神相》对后世也影响颇大。

    到了清代则要推曾国藩,其识人看人的全部学问都在《冰鉴》一书里。要讲曾国藩的相学,首先要讲一下相学的两大分支,一是江湖派,一是文士派。这两派的渊源在于相术最初看人的方法,即通过人的外表、气质还是精神状态去看人,江湖派着重于通过外表去认识人,重视实践而轻理论,重视奇异的面相而轻视普通的面相。而文士派则重视通过精神状态也就内在的“神”的观察去看人,并注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。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,江湖重“形骸”,文人重“神骨”。前面提到的许负、麻衣道者、陈抟、袁珙都是江湖派的代表,文士派则有汉魏时期著有《人物志》的刘劭、曾国藩等。尽管相学分为文士、江湖两派,但《麻衣神相》仍然是相学界首推的书籍。

    曾国藩的相学是文士派首屈一指的。他认为,人内在的精神状态——“神”是人之所以为人,之所以区别于他人的根本属性,就像稻谷去掉了谷壳变成米,虽然失去了谷壳,但其精华“米”仍然存在;就像大山上地表的土石已经支离破碎,但山仍然屹立在那儿没有崩溃,这是因为山的内部有石头在支撑。这就相当于你无论换了多少件衣服,你还是你;无论你的衣服多么破烂,你也还是你,你始终存在。

    在这里,内在精神状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,它包括人的意志力、行动力、生命力、注意力以及气质、风度、神态等。与内在精神状态——“神”对应的“形”,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,它指人的一切形体、外貌,包括面貌、体态等一切外在表象。

    在曾国藩看来,“神”孕育于人体内,不自觉的会流露于外,通过各种“形”表现出来,这才使得人们能观察“神”。因而曾国藩既不像江湖派重形轻神,也不像文士派重神轻形,而是形神并重以神为主,毕竟他还是文士派的一员。神的流露于外主要是透过人的眼睛来完成的,因而俗语有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”的说法。而人外部的“形”首先跃入人眼帘,引起人兴趣的是面部,因而在“形”上着重面部,相术有时又简称为“面相”。狭义的“形”指的就是面部。

    曾国藩相术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看重和谐、配合,即就算某些方面存在缺陷,只要整体的配合较好、和谐,也一样算好。打个比方,后文中会提到“五短身材”,五短指的是四肢和脖子短,实际上指的是身材短小,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让人看不起,认为很怪异。但就算是五短身材,只要比例协调、和谐,那一样是贵相。

    关于“神骨”下文将有详细的论述,此处不再多言;至于曾国藩相术的特点,综上所述主要是两点:一是形神兼重以神为主,二是强调和谐、配合。

    形体与精神

    上文粗略地讲了形骸与神骨,本篇将结合相学的入门典籍《麻衣神相》详细论述形骸与神骨。

    首先说形骸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形。在古人的创世说里有“阴阳合而万物生”的说法,也就是说是阴阳和合孕育世间万物,因而人也是阴阳和合的产物。人的外部世界是一个阴阳五行调和而又流转不息的大世界,人的自身相对于这个大世界又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世界,是大世界的缩影。因而人体的各个部位又与外部世界相对应、肖似。

    具体来说,人的头相当于外部世界的天;脚相当于地;眼睛相当于日月,按照左为阳右为阴的说法,左眼为太阳,右眼为月亮;声音相当于打雷的雷声;血脉相当于江河湖泊;骨骼相当于石头;鼻子、额头相当于山岳;毛发相当于草木。人们根据世人对外部世界这八种事物的好恶判断,进而得出了人的这个八个部位的好恶判断,进而判断人的好恶。古人根据对这八个部位的看法总结出了观人八法:天欲高远,即头要深远辽阔,有远见;地欲方厚,即脚要厚实,站在那儿任它风吹雨打,我自岿然不动;日月欲光明,即眼睛要明亮,能一眼看清事物的本质;雷霆欲震响,即声音要响亮、干脆;江河欲润,即血脉要流动不息;金石欲坚,即骨骼要坚硬;山岳欲峻,即鼻子额头要高而挺拔;草木欲秀,即毛发要像草木一样欣欣向荣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,具体的头要如何高远,脚要如何方厚等,将在后面讲述,这里就到此为止。

    上面说完了形骸,下面来讲神骨。上文中提到,神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,是人内在的意志力、注意力等的集合体。在古人看来,这种内在状态的基础就是气血,气血调和则内在的精神状态神清气爽,气壮血和则神安定巩固,气枯血散则神委靡不振。

    作为内在精神状态基础的气血也是有次序的,血脉的旺盛与否可以决定气的昂扬与委靡,而气的昂扬与委靡直接决定了神的状态是昂扬还是委靡。而与血脉关系最密切的又是形,即上文提到的形骸,它的状态能够决定血脉的状态。这样看来,实际上外在的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在的神的状态,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。由此可见,形是神的物质基础,是神的外在表现。这样观察人的形的时候必然要观察神,而观察神的时候也不能遗漏形。

    神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状态,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但它会通过外在的形露出一些端倪,而眼睛作为“心灵的窗口”正是神通过形外露的主要途径。通过眼睛的清浊、邪正,可以察知神的状态。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,目光沉稳而安详,就像晶莹透亮的夜明珠一样,一旦动起来,则神光毕现,锐气逼人;或者安静时,眼神晶莹澄清,旁若无人,动起来则眼神犀利就像直冲靶心的箭一样。这两种情况就是神——内在的精神状态正直、清澈的表现。安静时眼睛像夏天里的萤火虫一样闪烁不定,动起来目光像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样游移不定,这样的人一般都善于掩饰。安静时眼睛就像半睡半醒一样,动起来则像受惊的动物一样惶恐不安,这样的人一般心思深沉,有些才干。上面这两种人,神也是清澈的,但却不是正的而是邪的,他们都善于掩饰自己内在的神。

    善于掩饰的人,在精神不足时,会强打精神以掩饰不足;在精神充足时,为了某些目的却又会掩饰自己的充足,假装不足。如何分辨内在精神的足与不足也是一个大问题。要分辨内在精神的足与不足首先得弄清楚神不足与神有余的表现,同时也涉及形的有余与不足的表现。

    神有余。神有余的人,眼睛清澈晶莹;向两边张望时头随着眼睛转动,而不是头不动眼睛斜着向两边瞟;眉毛秀丽而长;精神振奋;面色清澈明亮;举止大气有风度,远看就像秋天的太阳照彻霜冻的大地一样和煦,近看就像和煦的春风吹过绽开的花朵;遇事刚强坚毅,就像猛虎在深山中散步一样;入世与人接触也能洁身自好,与不好的习气保持距离,就像丹凤翱翔于雪地之上一样;坐在那儿就像磐石一样巍然不动;卧在那儿就像昂然屹立的孤峰一样耸立。不随便发表意见,外界的喜怒哀乐不能改变他的看法,荣誉与耻辱也不能改变他的节操。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化,他都谨守自己的原则。上面提到的人就是神有余的人的特征,在古人看来,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富贵的人,灾难人祸很难缠上他们,寿命也较长。

    神不足。神不足的人,看起来似醉非醉,就像喝醉了酒或者生了病一样;明明没有什么忧愁看起来却像为了什么事愁肠寸断一样,常常忧愁、悲戚;看起来似睡非睡,真正睡下却又马上醒来;看起来似哭非哭,却又常常突然受惊而起;不嗔似嗔,不喜似喜,不惊似惊,不痴似痴,不畏似畏。举止昏乱,面色混浊就像用颜料染了一样。神色癫狂、痴呆、凄惨就像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一样;神色恍惚、张皇就像受到了很大的惊吓一样。言语晦涩、没有逻辑,就像努力隐藏什么被发现后,遭到凌辱一样。一开始面色鲜艳,继而变得晦暗;语速一开始很快,继而变得迟钝。以上都是神不足的人的表现,在古人看来,这样的人一般有牢狱之灾,官爵俸禄难以保全。

    形有余。形有余的人,头顶圆而厚重,腰部、背部丰满隆厚,额头宽阔方正,唇红齿白,耳朵成圆形像车轮一样,鼻子高而直挺,眼睛黑白分明,眉毛长而秀丽、疏朗,胸部平坦、广阔,腹部圆而下垂。无论是行走还是坐,都端端正正。额头、左右颧骨、下颚拱卫鼻子,与其相协调。头部、躯干、四肢相互协调,皮肤细腻,骨骼细密,手长脚方。远看凝重厚实,近看怡然而有生气。以上就是形有余的表现,在古人看来,形有余的人很少生病可以获得长寿,是富贵的体形。

    形不足。形不足的人,头顶尖而薄,肩膀狭窄偏斜,腰部肌肉疏松,肋骨细而疏松,肘节短促,手掌不厚实,手指粗劣,嘴唇外凸,朝天鼻,耳廓外翻,腰低,胸部塌陷。一边眉毛平直,一边眉毛弯曲;一只眼睛向上偏,一只眼睛向下偏;一只眼睛大,一只眼睛小;一边颧骨高,一边颧骨低;一只手有掌纹,一只手没有;睁着眼睛睡觉;男人说话的声音像女人;牙齿黄色露于口外;鼻尖尖薄;头顶没有头发;眼窝较深,眼睛深陷其中;无论是走路还是坐下都倚靠着一些东西;神色怯懦;头小身大;上身短小,下身较长。以上都是形不足的表现,在古人看来,形不足的人体弱多病,容易早亡,福缘稀薄,属于贫贱之相。

    在神有余、神不足、形有余、形不足四者中,形神都足是最好的情况,按照形主富神主贵的说法,这样的人是既富且贵;形神皆不足的,则贫贱。神有余与形有余,首推神有余,另可神有余行不足,不可形有余神不足,形有余神不足的人难免会沦为小人,神有余的人则为君子。

    神有余的人,精神抖擞并且能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;神不足的人,有时也会强打精神,看起来像神有余,但这种状态不能持久,很快就会重归不足;神有余的人,有时也会故作强打精神,但其状态能够持久。因而,要看出实际上神有余还是不足就需要掌握好观察的时机。要把握好时机首先要明白道家“收拾入门”的含义,所谓的收拾入门就是抛弃一切杂念,静心修行,这包含了两重意思:第一重是内心的静、一心修行;第二重是静待时机以有作为。

    具体用在观察人的精神上就是,对于已经“收拾入门”即静下心来等待时机的人,要看他谋划是否周密、心态是否平和、静中是否包含浮躁;对于尚未“收拾入门”的人即仍为种种欲念包围的人,要看他是否洒脱、豪迈。小心谨慎的人,要从尚未“收拾入门”的时候去看,这样就可以发现,他们越是小心谨慎举动越是粗心大意,这是神不足的表现;率直豪放的人,要在已经“收拾入门”以后去看,他们越是率直豪放,看似漫不经心,实际上却是越发的慎重小心,谋划周密,做到胸有成竹,这是神有余的表现。

    九贵骨

    在相学上,九骨又称为九贵骨、九龙骨,是人体头部与人命运关系极大的九种骨相。根据相书《月波洞中记》记载:“所谓九骨者,一曰颧骨,二曰驿马骨,三曰将军骨,四曰日角骨,五曰月角骨,六曰龙宫骨,七曰伏犀骨,八曰巨鳌骨,九曰龙角骨。”

    一为颧骨,位于面部的左右两边,眼眶外侧下方,呈菱形,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,共两块。

    二为驿马骨,颧骨向上与鬓角相接的骨就叫驿马骨,如果没有与鬓角相接,则叫驿马骨未成,共两块。

    三为将军骨,即耳骨,位于左右眼角后部,与耳朵平起,共两块。

    四为日角骨,位于左眉上方,微微凸起的部分。按照相学理论,左眼属阳为日,因此左眼上的骨称为日角骨。

    五为月角骨,位于右眉上方,微微凸起的部分,按照相学理论,右眼属阴为月,因此右眼上的骨称为月角骨。

    六为龙宫骨,位于双眼周围,微微凸起,共两块。

    七为伏犀骨,由鼻头直线向上,直达额头,再向头顶延伸的骨,因其形状像卧伏的犀牛角而得名。

    八为巨鳌骨,两耳后凸起一直延伸到脑后的大骨,共两块。

    九为龙角骨,又称为辅骨,即从两眉眉角斜向上,直入发际的骨,凸起像角一样,所谓的头角峥嵘指的就是龙角骨。

    在《月波洞中记》中还有一首《九骨歌》,不但用简明的话语记录了九骨的位置,还记录了九骨所主何事。兹录于后:

    百劫修成九贵骨,丰隆光润气勃勃,不在阃内秉节钺,便立朝班持玉笏。

    东西二岳号两颧,左不颇兮右不偏,有肉无骨终执鞭,有骨无肉难掌权。

    根如山麓天仓连,双峰高成有上迁,鼻为嵩岳峻极天,泰华朝拱发中年。

    颧插天仓号驿马,此人决不居人下,志在四方丈夫也,株守桑梓何为者?
    第(2/3)页